提供一枚團員練唱心得給大家參考,若覺得前面文字略深不易懂,千萬記得看到最後一句邀請的話,音樂會是免費入場的 ,請大家來參與我們跨年前的演出唷!!!!!!
《靜志居詩話》:「王幼於張孝資為壽侶,或歌或飲,或破衣狎妓。孝資生日自為屍,幼於率子弟緦麻環哭,上食設奠。孝資坐而享之。翌日行卒哭禮,設妓樂,哭罷痛飲,謂之『收淚』。又有劉會卿典衣賣歌者,俄而疾卒。幼於持絮酒就其喪哭之以詩,令會卿所狎吳孃為屍,仍設雙俑夾侍。使伶人奏琵琶,再作長歌酹焉。其放浪如此。」
各位讀者請先忽視南明子弟的放浪行徑,轉目光向坐在背景裡、擔任「樂器」及「舞臺道具」的藝伎。伎者,本謂藝人、樂人,凡擅踩高蹺、吐火走鋼索、唱歌撥琴者都叫伎。伎不受傳統中國尊重,雖有技在身為生存須任人令哭笑。
筆者有幸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歌者,雖小老鼠二點五技不敢自稱「伎」,好歹站在聚光燈下享受觀眾目光。現代藝術表演者的地位比《靜志居詩話》中的藝伎們高多了。追求專業的台北室內合唱團歌者自任自己的主人,指揮亦要求歌者的自發音樂性、僅給予「提示」而非「命令」。
唱現代合唱是這樣爭妍奪麗的工作!歌手須視怪音符怪節奏若無物,心裡創造一片風景貼在作品的風景上、像平面蒙太奇藝術。初接觸現代合唱,筆者不禁自問:「歌手的職責不是呈現作品而已麼?個人發揮音樂性自創風景,塗鴉已完成的作品或販賣《蒙娜麗莎的微笑》的明信片的行為,是可喜的?」合唱藝術容許歌手這樣的「離散」或「自立為王」麼?發揮自我又不凸出團體、不凸出作品氛圍,這是現代合唱歌手的功課。
每至年末,幾紙天書遺落在台北室內合唱團位於敦北的練唱室,指揮撿起來做大祭司翻譯天語、歌手撿起來群魔亂舞。一兩個月後聽眾耳朵抬起來──幸運的話──度過愉快的晚上。我們的名字不叫伎而叫藝術家,不任人令哭笑。自由是可喜的。
邀請各位在12/26(三)晚上七點半,到東吳大學松怡廳聆賞亞洲作曲家聯盟主辦、台北室內合唱團演出的音樂台灣2012作品發表音樂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