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年關將近!

大家都在忙著農曆新年大掃除~~

忙了一年的TCS也不例外,

格主在大清掃團務辦公室的同時,

居然挖出了在2005年6月所創刊的『室訊』,

雖此刊物目前停刊中,

但是從刊物內容中還是可以看得到,

這些年合唱團在音樂上的許多堅持與求進步的想法!

回味了一下刊物內容,

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嘛~~~

格主來跟大家一同分享一下喔~~

 

室訊第一篇文章即是專訪我們的老佛爺團長--小方,

大家在TCS所錄製的「當代狂潮」中,

有沒有印象聽到意境超凡的『無形咒』裡,

那個超強的女高音嗎...?

是的!!!

這就是我們團長小方啦!!

她嗓音的明淨透亮,

可說是上港有名聲,下港有出名的~~

在TCS的音樂會中,

常有令人豎起大拇指叫讚的solo片段,

雖說2005的文章距今也超過五年了,

對於許多新進團員或是對台北室內合唱團不熟悉的朋友來說,

看了這篇po文應該更容易感受到我們一路以來的學習歷程~~

 

小方在發行人的話頁面中寫下了:

"十多年來的台北室內合唱團真的很幸運,

一路走來貴人不斷,

無論是經濟上的資助或是音樂上的幫忙,

透過此刊物,

由衷地謝謝曾經幫助室內的您們。

除此之外,

我更想告訴所有目前是及曾經是台北室內合唱團的好夥伴們:

認識你們真好,

和你們一起唱歌真好!"

 

以上字裡行間裡都透露著我們這些合唱人所秉持的和樂氣氛,

持續保持"對人溫暖,對藝術熱情"的態度,

在音樂裡面找尋最真摯的感受,

並傳達出來,

雖說團長常說我們是自high團~~

不過,如果連我們都不能自嗨,

台下的人又怎跟我們一同開心享受音樂呢??

「身為合唱人」---> 這真的是最驕傲的一件事呢!!!

 

煮茶盡飲室內風雲 訪台北室內合唱團團長 方素貞 (2005)

 

    十五年前,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,嚮往自由的音樂、精緻的合唱。為了築夢,就有了台北室內合唱團。創團的風風火火,言猶在耳,卻是什麼動力,讓這群熱愛合唱的心,依然年輕?於是在練唱的空閑,小編與團長來了個密「室內」的閒話......

 

小編:為什麼想創台北室內合唱團?

   因為要追求好的音樂品質、唱真正值得唱的歌,以及想讓人們發自內心喜歡聽合唱的一種使命感,所以我們想要創一個屬於我們理想中的合唱團。合唱的世界如此浩瀚,雋永的作品窮其一生也唱不完。如果能在可以唱歌的時候唱著喜愛的歌,和有相同理想的朋友們一起在合唱的世界中悠游,是一件何等快樂的事啊!因著這樣的期待,我們成立了台北室內合唱團,希望透過我們的歌聲帶領聽眾進入充滿精緻與美麗的音樂世界。

 

小編:台北室內合唱團對您的影響?從中學習到什麼?

   台北室內合唱團對我最主要的影響,還是在於它加深了我對合唱的認識,讓主修聲樂的我體會到,唱合唱並不如想像中地那麼簡單,一位好的合唱團員除了需要一定的聲樂技巧之外,敏銳的耳朵、合群的個性,都是必須具備的條件。因此雖然我沒有完全朝聲樂家的演唱之路發展,但是在合唱團的時光讓我有機會持續地去磨練我的聲樂技巧,並且在用耳朵傾聽別人的聲音、與團員們的互動上有更多學習的機會。

   在台北室內合唱團,每一次的演出、比賽,不同的指揮、不同的演唱曲目,對團員來說都是一番不同的體驗,更是一種學習。因此就對合唱的認識來說,在團裡的時光加深了我對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作品風格的認識;也加深了我對指揮的概念,無形中亦學到了很多指揮方面的技巧。而擔任團長的經歷,也加強了自己在團體中的領導、行政能力。總之,從創團至今,台北室內合唱團的誕生和它的成長茁壯,早已是我生活中切不開的一部份。它讓我的生命多了一份難以割捨的重心,而這個重心讓我走入更深更寬廣的合唱世界,領會一次又一次由合唱音樂所帶來的感動。

 

小編:在台北室內合唱團您最難忘的演出經驗?

   剛成立的第二年,有一次在陳老師指揮的聖誕音樂會裡,出了個非常難忘的「演出失誤」。那是一首寧靜的歌曲,第一段是我的獨唱,第二段是合唱,由於吹音笛的團員記錯曲目順序,給了下一首曲子的音高,那足足高了四度,我沒有絕對音感,所以渾然不知的便從那個音開始唱。正當我全然投入的演唱時,陳老師發現不對勁,因為這首歌曲會因此而飆到 high C,如此一來,合唱團將陷入一陣高音災難中。想像一下,原本該是平靜而安祥的聖誕歌曲,會變成什麼模樣啊?因此陳老師鎮定的收掉音樂,轉身對觀眾說:「呃…很抱歉,我們出了一點錯,我想我們先唱下一首。」下一首是快樂的歌,大家比較會忘記那個出槌,也許是想到全團的高音災難的畫面,平時冷靜的陳老師也不禁笑到必須努力的克制才能不讓笑聲傳出。

 

小編:歷年的外籍客席指揮中,哪一位帶給妳不同以往的合唱經驗與觀念?

   每個客席指揮來都是很難忘的經驗哪!

   比如說奧地利來的君特•托林( Günter Theuring ),他的嚴格讓全團連呼吸都很小聲!為了要把音樂會做好,集訓的那幾天每天練到十一、二點,沒有人有怨言。托林覺得很驚訝,他說在維也納排練,如果講好練到九點,指揮無論多麼的想繼續,九點就得準時結束,沒想到直到托林說「好,今天練到這裡。」大家才走。那時候都十一點多了!他覺得很感動,大家都這麼配合!

   而彼得•菲利浦斯( Peter Phillips ),他帶的泰利斯學者合唱團,是當今早期無伴奏宗教合唱音樂界中的翹楚!他是個耳力非常好的指揮。我印象很深的是,彼得排練時話很少,可是他就有辦法用少少的言語將合唱團帶到他要的和聲、他要的聲音、或是他要的樂句。

   還有2 0 0 0 年來指揮《彌賽亞》的保羅• 崔佛( Paul Traver),專門研究韓德爾作品。他大概是唯一做過韓德爾所有作品的指揮,對韓德爾神劇《彌賽亞》瞭若指掌,所以練唱的時候,他會給一些音畫的概念。我最記得的就是,他說在《彌賽亞》第二十六篇〈All we like sheep〉裡有段旋律,其實是臨摹羊群亂跑,然後再把它們圈回來的情境,經過他的解釋,唱起這一段便似乎出現這樣的畫面,令人難以忘記。

   至於去年的客席指揮,也是前國王歌手的鮑伯•契爾考特(Bob Chilcott),他詮釋自己作品,並且在台上跟團員一起演出,那感覺很棒的。我喜歡他所寫的《製鼓歌》,是一個很棒的作品,鮑伯把詞跟曲結合得很好,既不失原有的詼諧趣味,又能使人們省思歌詞內在涵意。鮑伯個性活潑,幽默感十足,在排練時,他也會善用幽默感及肢體語言去達到他要的東西,排練的氣氛常常是笑聲不斷的。

 

小編:在各國的演出、比賽,對於不同的合唱文化,哪裡有台灣可以學習的地方?

    我們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;譬如,在不同比賽場地,有的場地沒有殘響,幾乎聽不到隔壁團員的聲音,有的場地殘響很長,如何適應不同場地便是一大學問。北歐或東歐隊,跟我們身處同樣乾燥的比賽場地裡,聲音總是非常飽滿,和聲感很豐富,相較之下,我們東方人旋律漂亮,但和聲感比較弱,這讓我體會到原來我們天生文化中的差異!也明白我們必須加倍努力去做到他們天生就會做的事;又例如,我們常常在比賽中遇見菲律賓隊,他們對於肢體的開發,對於自己的民謠所展現出來既自然又吸引人的肢體動作,是我們的學習目標。參加的比賽越多,越讓我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,也激勵自己要更加努力。

 

小編:對台灣合唱界的願景?

 我期待台灣有一天能出現職業合唱團。這其實是我對台北室內合唱團也是對台灣合唱界的願景。台灣專業合唱人跟國外比起來算少,所以表演多半較屬於業餘,也就是說,社交的目的比較大,因此高水準、精緻的合唱音樂會在台灣比較少見。所以我希望能有一群專業的合唱人全心投入,提升台灣合唱音樂的水準;另一方面,也期望引導觀眾欣賞合唱之美,讓做音樂跟聽音樂的人能相互共鳴。若能再加上政府有計畫的培育及支持,相信職業合唱團的誕生與穩固將指日可待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北室內合唱團 的頭像
    台北室內合唱團

    台北室內合唱團 LIVE TCS

    台北室內合唱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